查看原文
其他

你要钱是为了啥?想清这个问题才能撑起大财富

知产集习社 读书人俱乐部club 2023-01-22

现在我们进入重读《富爸爸穷爸爸》集习班第六堂课的第二节,财务自由。

我们已经知道了自己生活在一个金钱世界中,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感受到了它的存在,与金钱世界打交道需要依靠财商, 那么财商会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呢?财务自由。

罗伯特·清崎的第二本书就叫《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在我自己的《创富法则》里也反复强调了财商训练与财务自由。我在书中把和钱打交道的人分成两类,一类是明白的,一类是不明白的。

谁是明白的?比如我在书里提到的北京金融街、美国华尔街,那里聚集着众多顶尖的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各大银行总部。那里工作的人是制定金钱游戏规则的人,他们通过支配金钱来维持整个城市乃至国家的运转,这是明白人。

哪些是不明白的呢?金钱是怎么来的?凭什么能买东西?谁在印金钱?谁在决定印多少钱?印多了又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个人印制钞票是违法犯罪?等等,大部分人每天只是稀里糊涂地上班、领工资,然后消费,跟钱有关的事不往深里想,所以大多数人都是不明白的。

由此在和钱打交道时把人分成明白的和不明白的,也可以分成折腾的和不折腾的,这就跟个人的性格、欲望、人生的目标有关系了。有的人有强烈的赚钱欲望,他就愿意为此折腾、忙碌,成立好多家公司,去交际应酬,建立人脉,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赚钱。还有一些人不愿意去应酬折腾,他只管把班上好,把该做的事做好,有多少钱花多少钱,这是不折腾的。

鉴于此,我把在金钱活动中的人分成四个象限,UB象限、UQ象限、AB象限和AQ象限,就是不明白但折腾的、不明白也不折腾的、明白但折腾的以及明白而不折腾的,每个象限的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革开放以后,我国市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好像所有的人都开始为挣钱而忙碌,大家虽然不明白金钱,但是挣钱的目的很清楚。我身边就有一个人,他一天要吃六七次饭,要跟十几、二十人握手,拢人脉,谈生意,他觉得他看到钞票在飞了,但最终并没有抓住,这是属于UB象限的。

也有些人不明白,他也不折腾,他信命,认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能挣多少花多少,比如大家一直认为公务员是个安稳的工作,一般不会有失业风险,工资按时发还有保险、各种福利。很多大学生毕业为了避免激烈的市场竞争纷纷去考公务员,也不管这个工作自己喜不喜欢,为了安稳就把自己的生命交付出去了,这是UQ象限。相比西方来说,中国这种人还算稍微少一点,但是随着近两年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这样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有人能明白金钱的规则,明白自己的知产、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爱好,还愿意去折腾,这是AB象限的人,马云、刘强东、李彦宏、马化腾、马斯克、乔布斯都属于这个象限。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是投入了自己的情绪在里边的,不是被迫的。

AQ象限的人明白又不折腾,最典型的就是那些修行很高的人,他们把人生、人性看得更加透彻,更加明白,认为金钱不过是一种道具、一个工具,所以他们不会为了金钱奔波劳碌。

说回财务自由,我们训练财商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吗?AQ象限的人不关注财务自由,他们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AB象限的人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他们有足够的财商;特别需要进行财商训练的是UB象限和UQ象限的人。

那怎么变成一个和金钱打交道明白且有效率的人,也就是提高财商呢?我在《创富法则》中提到了创富的三要素“B—M—W”

B是Behavior,行为,你的行为习惯,这个非常重要。我们之前强调多玩现金流游戏就是要通过反复的训练去形成自己生活中消费、支出、投资的一些习惯。伟大的思想家休谟就认为,所谓成功或者失败跟人的习惯有很大关系,人的很多选择都是由习惯决定的,甚至包括我们关于好与不好、幸福与不幸福的一些感觉都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M是Motivation,动机。养成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去忍受一些不适,养成习惯呢?比如你为什么每天要刷牙呢?可以是为了口气清新跟人说话的时候不尴尬,也可以是为了没有蛀牙不会牙疼。这个“为什么”就是动机。  

你可能说想实现财务自由,想赚钱,但钱本身不是目的呀,你想用这个钱去做什么,比如带父母出去旅游,比如可以放下当前的工作去学习发展自己的爱好,比如去帮助偏远山区没钱上学的孩子,等等,这些才是你的动机。动机会极大地影响你做事的方式,比如你可以联系第三方去资助山区儿童的教育,而不是一定要靠自己的资金去解决问题,那你做事的方式肯定跟一味求钱是不一样的。

训练创富动机就是让你一次次去叩问自己的内心,追求富有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就像9岁的清崎明明是去挣钱的后来却愿意免费工作,是因为富爸爸帮他认清了自己的动机。 

动机足够强烈的时候可以变成信念,甚至变成信仰,这个时候即便遇到很多困难、挫折、不公平,可能你都会觉得是对自己的考验。就像电影《长津湖》中演的那样,志愿军战士抱着“保家卫国”的信仰,所以可以面对敌人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W是Way,路径,就是怎么做,这个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但我仍然认为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动机的训练更重要。

明白的人跟钱打交道时方法是不太一样的,他们知道各种投资理财的手段和工具,我在《创富法则》里提到了股票、基金、存款、保险、外汇、收藏、企业、房地产、合伙人等等路径,但是哪条路径适合你呢,匹配你的动机和行为习惯呢?所以 书里也提供了七堂课,实现财务自由的七堂课,课后还有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对大家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会有很大帮助。

我认为的财务自由跟罗伯特·清崎说的财务自由是有区别的,清崎的财务自由强调被动收入,通过投资获取现金流收入,当这部分收入大于支出时就实现了财务自由。比如你一个月要花5000块钱,而你把自家房子租出去每月租金收益大于5000块,那么你就达到了财务自由。

我对财务自由的定义更切合实际,就是你的收入和支出能平衡,并且这个收入不是你被迫做某些工作的收入,比如说你喜欢画画就靠画画获得收入,这就叫财务自由。有些人是无所谓喜欢不喜欢,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取得的收入能够平衡支出,那也是财务自由。

罗伯特·清崎曾问过我一个事情,在现金流游戏中,有的玩家脱离了“老鼠赛跑”的境遇后却愿意待在慢车道继续玩游戏,为什么?

这其实就牵扯到人性的问题。每个人活着,一定是靠一件具体的事情活着,做程序员也好,当医生也好,送外卖也好,听音乐、看电影也好,总之每天24小时在睡觉吃饭以外你一定是有事情做的,要有这样的事情来填充你的时间。但具体用什么来填充时间,活成什么样,这是人性上的事情,相当个性化,没有人可以替你操作。就像清崎自己,他早实现财务自由了,却没有选择去旅行、度假,享受生活,80岁了还在设计财商课程到处讲课,因为只有工作才让他觉得自己在发挥价值,感觉自己活着。

很多人认为自己实现了财务自由就不需要工作了,其实不是,这是反人性的。人必须靠具体的事情活着,也可以说要依靠知产活着,那才是鲜活的生命,而不是行尸走肉。

大家需要重新审视“工作”这个词。工作不一定是枷锁、是压迫、是你一有机会就理所应当要摆脱的东西。很多做编程的人觉得编程工作特别辛苦,累到掉头发,要不是看在高工资的份上早不干了,这个工作只是赚钱的工具,摆脱了可以,但不做编程还是要做其他工作的。还有人是自己喜欢敲代码的感觉,那编程的工作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我就认识个年轻人对计算机编程很喜欢,已经自学到了很高的水平,高考报志愿时家长非让他报了其他专业,这孩子本科毕业后直接跨学科考研又去学计算机了,后来工作了他下班之后还继续学习,研究相关技术,那这种情况下编程的工作就成了倾注他很多情绪的兴趣、热爱,甚至是事业,怎么还会想着摆脱呢?

我不赞成大家在不清楚自己知产的情况下轻易辞去工作去做投资,尤其是在目前大环境不太好的时候。先保住自己的工作,同时进行财商学习,也可以做一些低风险的投资,但要注意别把自己的情绪和精力全部搭进去,否则你可能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END



你可能还喜欢这些文章



高能!避开这18种榨干你时间和精力的“生命水蛭”

普通人实现财富跃迁,需要做到这点

罗伯特·清崎:改变财富命运,你需要分清工作和劳动的区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